
-
專利
-
商标
-
版權
-
商業秘密
-
反不正當競争
-
植物新品種
-
地理标志
-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
技術合同
-
傳統文化
律師動态
更多 >>知産速遞
更多 >>審判動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視點
更多 >>裁判文書
更多 >>芯片
-
“锂電池保護芯片”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侵權案
【案号】 (2019)最高法知民終490号 【基本案情】 蘇州賽某電子科技公司系登記号爲BS.12500520.2、名稱爲“集成控制器與開關管的單芯片負極保護的锂電池保護芯片”的布圖設計專有權人,其認爲深圳裕某科技公司等侵害了涉案布圖設計專有權,故提起訴訟。 一審法院判令深圳裕某科技公司等連帶賠償蘇州賽某電子科技公司50萬元。深圳裕某科技公司等不服,提起上訴,主張涉案布圖設計的紙件不清晰,不應得
發布時間:2024.04.03 -
谷歌與就人工智能相關芯片專利訴訟達成和解
中國知識産權律師網從路透社獲悉,本周三,谷歌(GOOGL.O)與奇異計算公司(Singular Computing)就人工智能技術芯片專利侵權訴訟達成和解。 此前,奇異公司起訴谷歌專利侵權,該公司稱谷歌産品中用于驅動人工智能技術的處理器侵犯了其專利權,并向谷歌索賠16.7億美元。(編譯自:路透社)
發布時間:2024.01.25 -
英偉達被美國司法部開啓反壟斷調查
近日,由于被競争對手投訴在出售人工智能(AI)芯片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美國司法部對英偉達啓動反壟斷調查。 據悉,調查内容包括英偉達是否強迫雲計算供應商購買多款英偉達産品。調查同樣涉及,一旦客戶想購買美國超威半導體公司等英偉達同業對手的AI芯片,英偉達是否會對這些客戶提高網絡設備售價。 據報道,英偉達現在在AI芯片市場中占有80%的份額。 英偉達一名發言人在聲明中寫道:“我們的競争基于數十年
發布時間:2024.08.05 -
美芯片巨頭英飛淩起訴中國芯片廠商英諾賽科專利侵權
原标題:美國巨頭起訴中國芯片公司,尋求永久禁令 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7月29日消息,美國英飛淩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 Americas Corp.)、美國英飛淩技術奧地利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于7月26日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指控中國氮化镓(GaN)芯片廠商英諾
發布時間:2024.07.31 -
“空調專用微處理器控制芯片”開發合同案二審判決書
。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泰某公司上訴請求:1.依法撤銷原審判決第二項、第三項内容,并駁回星某公司全部訴訟請求;2.依法撤銷原審判決第五項内容,并支持泰某公司的反訴請求;3.本案一審(包括本訴和反訴)、二審訴訟費用由星某公司承擔。事實與理由: (一)泰某公司向星某公司交付的芯片設計成果已經實質滿足規格定義書的要求、星某公司的芯片使用需求,并非毫無商業價值的階段性成果。首先,原審判決關于LCD引腳功能問題
發布時間:2024.09.05 -
牛津報告:中國AI實力隻有美國的一半
(AIPI),該指數主要考察4項基本指标:硬件、數據、研究與算法以及人工智能的商業化,通過對各項指标進行量化,最終中國的AIPI指數爲17分,而美國爲33分。 “硬件”指标部分細分爲兩小項:半導體生産的國際市場份額及FPGA芯片生産商的融資情況。報告指出,在半導體生産的國際市場份額上,中國僅占全世界4%的份額,而美國則占據着全世界半導體的半壁江山。在芯片生産方面,尤其是芯片領域中有着高性能
發布時間:2018.05.03 -
瑞薩電子正式展開IP授權業務,首批将出售40種芯片技術
據台媒報道稱,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在2018年9月20日宣布正式展開知識産權(IP許可證)業務,而首批銷售産品包括瑞薩電子擁有的40種CPU核心、控制芯片,SRAM等。這意味着瑞薩電子将逐漸從一家硬件生産廠商,轉型至一家提供軟硬件綜合服務的無廠半導體廠商。 瑞薩電子指出,芯片的知識産權相關市場是全球年增長率達10%以上的市場,該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到2025年将超過100億美元,因此瑞薩電子決定
發布時間:2018.09.27 -
軟銀完成收購ARM交易 員工數量将翻番至6000人
北京時間9月5日晚間消息,軟銀今日宣布,已完成320億美元收購ARM交易。 軟銀今年7月宣布,将以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的現金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這是自收購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以來軟銀進行的最大一筆并購交易,也是今年全球科技市場最大并購交易之一。 交易完成後,ARM将作爲軟銀旗下一家獨立公司繼續運行。在未來幾年,軟銀計劃将ARM員工數量增加約一倍達到5000人至6000人
發布時間:2016.09.06 -
芯片材料知識産權保護對策與建議
作者 | 鄧恒 董朝陽 北方工業大學 随着技術的不斷發展,芯片領域的摩爾定律逐漸逼近極限,新材料的研發創新成爲突破技術瓶頸的重要選擇。芯片之争似乎要演變爲材料之争,對“卡脖子”材料的創新和突破将是當前及未來的重要議題,作爲創新外化的知識産權戰略也将成爲芯片材料國際博弈的重要環節。爲此,需進一步思考當前環境下芯片材料對知識産權保護與運用的需求特點,在深入挖掘創新潛力的同時,确保創新安全與價值最大化
發布時間:2020.07.23 -
量産芯片委托開發合同的法律性質及其研發特點對違約責任的影響
量産芯片委托開發合同的法律性質及其研發特點對違約責任的影響 ——(2020)最高法知民終394号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對上訴人泰淩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淩公司)與被上訴人深圳市星火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火原公司)涉量産芯片技術委托開發合同糾紛【(2020)最高法知民終394号】作出終審判決,維持一審法院要求泰淩公司返還已經收取的開發合同款項并賠償星火原公司經濟損失的判決結果
發布時間: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