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這裏幾乎每天都有重大新聞發生

點擊展開全部

法律寶庫

更多 >>

蘋果商城盜版惡劣 出版界抱團維護版權利益

發布時間:2011-07-26 來源:中國商報 作者:
标簽: 蘋果
字号: +-
563
        近日,繼3·15作家和出版商聯合向百度文庫發起維權戰役之後,由韓寒、慕容雪村等5位作家和路金波、沈浩波等5位出版人聯合發起的“作家維權聯盟”宣布在北京成立。維權聯盟的目的,除了繼續針對百度文庫之外,蘋果商城也被鎖定。作家維權聯盟執行人貝志誠指出,蘋果公司的侵權行爲比百度文庫更爲惡劣。據其估算,蘋果給中國作家帶來的盜版損失應該超過10億人民币。

  蘋果商城盜版書猖獗

  蘋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系列産品很受年輕人和商務人士的喜愛,蘋果AppStore在線商店内的軟件每天有無數人下載。而多位作家和出版商卻指控其中充斥着大量盜版圖書,無論是免費還是付費均未經過著作權人授權。

  在作家維權聯盟大會上,執行人貝志誠尖銳地指出,“蘋果商城裏的中國作家圖書,幾乎沒有一本是正版,僅南派三叔一個盜版圖書的應用,在蘋果商城就得到評價220次。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一書在蘋果商城被盜版下載超過百萬次。但是蘋果公司卻将這些圖書公開銷售,并與盜版者三七分成。”

  中國商報記者浏覽了蘋果AppStore在線商店,發現《明朝那些事兒》、《藏地密碼》、《盜墓筆記》等暢銷書均在列,大多爲免費下載,但其間會“插播廣告”。當然,也有收費的标價圖書。韓寒的出版人路金波就曾透露,韓寒本人曾花費2.99美元在蘋果商店下載了一套《韓寒文集》,而這套書根本未獲授權。

  根據貝志誠估算,蘋果商城的猖獗盜版已給中國出版業造成了超過10億元的損失。

  上傳者版權意識淡漠

  中國商報記者輾轉找到一位正在研發相關程序、準備上傳電子書的技術人員。這位不願具名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想要在蘋果上發電子書,又簡單又複雜。簡單的是,隻要花99美元,就可以從蘋果公司購買一個軟件包,利用這個軟件包編寫程序,然後,就可以通過這個程序上傳電子書了。其複雜之處在于,蘋果會嚴格審查開發人員的身份,尤其是所編寫的程序是否符合蘋果的技術标準。但是,對于該程序所負載的内容,也就是以圖書形式呈現在iPad、iPhone上的電子書,隻有内容“不許粗糙”、“合乎道德”等規定,而版權問題并不是重點。

  該技術人員還向記者透露,他認識另一位很早就開始上傳電子書的人士,其從蘋果得到的收入是每月大約7000美元。“目前,往蘋果上傳盜版書的,大多是這些懂技術卻不懂出版的外行,他們的版權意識也相對淡漠。”

  作家維權聯盟執行人貝志誠也指出,“蘋果對開發人員有身份驗證,上傳應用有嚴格審核,但對上傳圖書類軟件的卻不需要提供版權證明,反而要求著作權人提交證明。”

  維權難度大成本高

  “單獨維權操作難度很大。”貝志誠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之前就有著作權人曾多次與蘋果公司交涉,蘋果中國推诿到美國總部,美國總部根本不理睬律師信。如果起訴的話,因爲蘋果是美國公司,對主體資格的認定尚需證明文件,而這個文件需要從美國調過來再由大使館認定。請翻譯、請律師、打官司都特别麻煩,一般作家根本沒有那麽多精力去做這件事。”

  專門從事文化、版權等方面訴訟的版權律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位作家若要進行版權訴訟,需要支出的費用大緻包括訴訟費、律師費、調查取證費(公證費)等。訴訟費根據權利人的賠償請求額爲基礎進行計算,如果是一位作家針對一家網站提起賠償額爲50萬元的侵權訴訟,那麽訴訟費及公證費兩項大概花費在2萬元以内;律師費則因律師收費差異有較大浮動,通常在5000元到數萬元不等。一審案件一般3至6個月審結,二審案件3個月審結,加上立案及上訴過渡時間,如果一個案件經過兩審終審判決的話,花費時間大緻在1年到1年半之間。

  而判賠情況差異很大,但實際上,一般的文字作品著作權
        案件個案賠償數千元、幾萬元是常态,很少有作品能夠就高判到50萬元的。

  版權意識亟待提升

  “蘋果公司可能根本就不會理會國内作家提出來的版權問題,”上述正在打算上傳電子書的技術人員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因爲,在蘋果看來,開發人員上傳的是一種程序,而非圖書。蘋果有另外的圖書渠道,該渠道所發的圖書需要提供書号,但由于書号不好拿,所以才有那麽多人通過上傳程序發盜版書。”

  律師認爲,現代的著作權制度在我國形成也不過20年,從權利人、行業從業人員到一般社會公衆,乃至立法者、執法者、司法者的著作權權利意識及保護水平都還比較弱,這是法治根源。

  對于作家與蘋果之間關于盜版的訴訟,王軍的建議是:作家及出版機構應該在自身的著作權權屬證據及索賠證據上下功夫,打官司打的是證據,有充分的證據支撐,才有可能拿到高賠償;第二個建議是,權利人應該找專業的版權律師團隊密切合作維權,專業律師在訴訟證據安排、訴訟策略選擇、訴訟結果掌控方面無疑都能提升權利人的維權信心。

  作家維權聯盟執行人貝志誠透露,目前已經得到30多位作家授權,很快就會開展密集的維權行動。(鄭立華)

評論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