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知産要案,盡在其中

點擊展開全部

法律寶庫

更多 >>

陶藝大師作品被仿冒獲賠29萬

發布時間:2007-10-11 來源:大江網-新法制報
字号: +-
563

  核心提示

  景德鎮素有“中國瓷都”之稱,然而近年來,日用瓷及支撐着景德鎮瓷都地位的陳設藝術瓷均受到仿制品的沖擊。全國乃至世界陶瓷市場上大肆仿冒、盜用景德鎮陶瓷外觀設計、知名商标和名人名作的案件屢見不鮮。

  最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何叔水力作——“國色香遠”版權被侵案在景市引起轟動。據了解,江西玉泉島大酒店通過把“國色香遠”花瓶上的畫面制成畫紙再貼到花瓶上,并制作假冒證書,把赝品當真品賣,獲利50萬元。日前,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該酒店賠償何叔水29萬元,并公開賠禮道歉。

  對此,有關人士呼籲對進入市場的名人名作實行準入認證機制。

  ●事件
  買來名作複制赝品牟利
  大師力作被人“複制”銷售


  6月3日,何叔水像往常一樣,來到景市新都民營陶瓷城中朋友的陶藝工作室切磋陶藝,無意中得知自己的最新力作——“國色香遠”竟然被人複制成“印花作品”公然銷售。

  當時,朋友從貨架上拿來一個印有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朵耀眼奪目的牡丹的瓶子。何叔水一眼就認出,這正是自己最新創作的“國色香遠”。朋友告訴他,這個作品在江西玉泉島大酒店都銷售了一段時間,很受歡迎。

  回家後,何叔水和愛人仔細回想,終于想起2006年12月3日,江西玉泉島大酒店總經理邵某和及丈夫崔某曾從自己這購買了兩隻花瓶——“國色香遠”、“醉沐春風”。于是,何叔水打電話給崔某詢問此事,可崔某表示不知情。

  無奈之下,何叔水隻好托南昌的朋友去“取證”,得知一款标價爲2600元的“國色香遠”貼花花瓶在玉泉島大酒店銷售得十分火爆。

  “三顧茅廬”買走“國色香遠”

  據何叔水介紹,2006年11月中旬,崔某來到何叔水家中,稱其酒店剛剛開業,急需一批禮品瓷,請他創作一些作品。“當時我真的沒時間創作,很多預約的作品都沒能完成,所以就拒絕了”。

  幾天後,崔某再次找到何叔水,提出“欣賞一下已創作好的作品”,于是,何叔水就拿出了“國色香遠”、“醉沐春風”兩隻花瓶。崔某對兩支花瓶都很滿意,于是詢問“可不可以批量生産”,結果被何叔水當場拒絕了。

  “沒想到,不久他又來了,”何叔水向記者歎服崔某的韌性,“我都不好意思了,于是就達成一個口頭協議,禮品瓷器隻能做禮品,不能進入市場銷售,且最多複制1000件,最後商定兩隻小花瓶的價格爲5萬元,版權費5萬元。”2006年12月3日,崔某和其愛人一起在何叔水家中把花瓶取走。

  兩個月後,崔某以其中一隻花瓶破損爲由,把兩隻花瓶都退了回來,并承諾沒有制作成禮品瓷。

  “複制”赝品230餘隻獲利50餘萬

  後據法院調查,崔某拿到花瓶後,付了2000元制版費給景德鎮市長輝花紙有限公司,制作了120餘張“國色香遠”花紙;又花費近10000元,請景德鎮市春濤包裝有限公司制作了298個包裝盒和1000本證書。兩個月時間内,該酒店制作并銷售了230餘隻“國色香遠”貼花花瓶,獲利50餘萬元。

  “你看證書的印章是我十幾年前用的,我早就不用這個了;還有這個簽名也不是我的,不知道是從哪複印的。”何叔水拿着赝品裏面的證書憤怒地告訴記者。

  ●判決
  何叔水獲賠29萬元


  2007年6月15日,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于7月27日開庭審理。庭審中,崔某辯稱,其酒店制作、銷售“國色香遠”貼花花瓶已經取得了原告的同意,且支付了相關費用,所以不存在任何侵權行爲。而原告反駁稱,當初雙方口頭約定貼花花瓶隻能用作禮品瓷,不能進入市場。

  法院認爲,雖然雙方達成口頭協議購買“國色香遠”花瓶并對其畫面進行複制,制成“國色香遠”貼花花瓶用作禮品瓷器。但後來被告以破損爲由将花瓶退還給原告,這一事實說明口頭協議已撤消。

  9月18日,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江西玉泉大酒店被判賠償何叔水經濟損失29萬元,并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長輝花紙”、“春濤包裝”分别賠償5000元、3000元。

  ●呼籲
  建立名人名作市場準入認證機制
  陶藝大師作品版權頻遭侵犯


  陶瓷知識産權遭侵害,此案決非個案。

  記者在百度裏搜索發現,關于景德鎮陶瓷知識産權的新聞就多3000多條。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的《哈哈羅漢》被仿冒并充斥于市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的作品被人仿冒到了北京;一幅名爲《江南春色》的陶瓷作品,在景德鎮掀起了一場版權風波……近年來,類似上述的對大師作品的侵權事件屢見報端。

  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賴德全對侵權事件很無奈:當前在景德鎮市各大陶瓷市場,随處可見“名人”、“大師”的作品。其實,名人、大師不多,爲何名作卻“滿街都是”?問題還在于仿冒侵權。制假者們十分狡猾,制假、運輸、銷售全是“單線聯系”,這就造成了制假窩點難以打擊的現狀。

  業内人士告訴記者:“雖然景德鎮是座有着千年曆史的陶瓷文化名城,但是大師們的名瓷還是稀缺的文化藝術資源,它數量少、價位高,于是不法份子們想出了仿冒的招數,趁機牟取暴利。”

  有關人士呼籲建立市場準入認證機制

  9月20日,針對名家作品屢遭仿冒的現象,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審判庭洪庭長呼籲,質量監督部門、商檢部門、工商部門要通力協作,制定出一套市場準入認證機制,組織專家對進入市場的名人名作進行鑒定和認證,并發放認證标志。同時,設立舉報投訴電話,對造假者實施嚴厲的打擊;并要加強市場上的陶瓷名家作坊的規範。

  采訪中,不少業内人士表示,景德鎮陶瓷市場上有許多假冒名人名作的工作室;工商部門應加強陶瓷工作室的審批;司法機關應加大對侵犯知識産權行爲的處罰力度。

  ●對話
  “希望廣大陶藝家加強版權保護意識”


  9月25日,記者走進何叔水的家中,滿屋的陶瓷作品琳琅滿目,藝術氣息撲面而來。

  記者:看到你的作品被人仿制有什麽感覺?

  何叔水:就像自己的女兒被人強暴了一樣,每一件作品都是嘔心瀝血出來的,好比自己的骨肉。

  記者:開始有沒有意識到他會把你的作品推向市場?

  何叔水:沒有,因爲當初他隻是說作禮品瓷用,我也就沒想那麽多。

  記者:當初有沒有想到會起訴他?

  何叔水:沒有,我打電話給他隻是想制止他的侵權行爲,沒想到他不承認,我隻好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我的權益。

  記者:想對你的同行說些什麽?

  何叔水:現在景德鎮很多陶瓷藝術家的作品都遭遇過侵權,希望廣大同行吸取我的教訓,加強版權保護意識。

  編後

  陶瓷是景德鎮立市之本,稱都之源。“景德鎮”這塊由曆代瓷工用智慧和汗水澆鑄而成的瓷業金字招牌,千百年來,給了這座千年古鎮太多的輝煌與榮耀。

  而随着大肆仿冒和盜用名人名作的侵權案件接踵而至,極大地損害了瓷都的聲譽,危及着瓷都的地位。
 
  何去何從,千年瓷都亟需“亮劍”。

  筆者認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法律手段,規範整頓景德鎮陶瓷市場秩序,保護陶瓷知識産權。盡快健全陶瓷行業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讓仿冒沒有生存空間。

評論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