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運籌帷幄,決勝于千裏之外

點擊展開全部

法律寶庫

更多 >>

專利預警爲企業參與國際競争掃除隐患

發布時間:2013-08-01 作者:
字号: +-
563
     一種新産品的研發,僅知識産權評議花費就高達上百萬元,但“這錢花得值”。據近日媒體報道,通過專利預警,國内一家機床企業發現其設計的産品存在侵權風險,爲此,該企業不惜耗資百萬元,尋求專業機構進行專利規避設計。最終,公司成功地做出了新的改型方案,并向多個國家申請了多件專利,規避了潛在的損失。
  所謂專利預警是指通過對專利信息、情報的分析,對專利侵權和專利無效糾紛等專利風險進行警示和主動防範,更好地确定研發和産業發展方向。企業要想正确應對海外的專利風險,就應該設置自己的專利預警機制,做到未雨綢缪。國際專利預警機制可及時指導企業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國際知識産權壁壘,化解潛在知識産權國際風險,同時爲企業立項、技術攻關、專利申請等起到高水準的“參謀”作用。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内企業的國際市場競争力顯著提高,其中知識産權已經成爲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競争的焦點和制高點。中國已經提前進入涉外知識産權糾紛高發期,并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方面,知識産權糾紛數量越來越多,标的額也越來越大,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的涉及中國企業的 337 條款(即侵犯美國國内知識産權)調查案件數在逐年增加,且要求的賠償額越來越高,動辄數以億元計。據統計,目前中國企業已經爲生産DVD支付30 億元專利許可費。另一方面,知識産權糾紛範圍越來越廣,手段也越來越隐蔽。從打火機、拉鏈和書寫筆等傳統産業到生物制藥、數碼芯片等高科技産業,專利糾紛涉及的産業和部門越來越多。同時,專利戰略的技術标準等非關稅壁壘聯合實施,專利往往隐藏在标準和技術壁壘之後發揮作用,尤其是高新技術領域,往往是标準中含有專利,從而達到獨占市場的目的。
  随着知識産權訴訟案件越來越多地顯現出來,目前國内不少企業在進行産品研發的同時,紛紛開始進行企業專利預警制度的研究,以防在國際貿易中産生知識産權糾紛。如近年來江蘇省在專利預警體系構建上做出一些有益探索。不久前,常州市發布了《常州市機器人行業專利預警分析》,中國南車戚墅堰所也率先建成了企業知識産權預警制度。
  目前國内企業面臨的專利争端的對象,一般是在國際市場具有競争力的領先行業、企業。它們規模大,市場占有率高,而且産品技術含量高,大多擁有專利權,這使得國内企業将面臨更多的國際專利争端風險,相當多關系到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高科技産業受到專利方面的威脅。建立專利預警機制,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尤爲迫切。
  建立專利預警機制,可以使企業在國際市場競争中赢得主動,以應對跨國公司在專利領域對我國企業的挑戰,避免專利糾紛的發生,規避專利侵權行爲。企業專利預警機制的建立需要完善的專利信息資源和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及法律人員爲基礎,目前國内企業,特别是一些人力和信息資源不足的中小企業建立一個完善的專利預警機構是不現實的。有效的解決途徑是将專利信息資源、人才資源集中使用,成立國家和省級專利預警機構,爲國内中小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是适合中國國情的做法。同時,政府應鼓勵和吸引專利中介機構進入企業幫助其提高專利應急和預警能力,并制定相應規定。(知識産權報 作者 吳學安)


評論

在線咨詢